“双减”一周年 督导显成效|株洲市:创新“督导+”方式 提高“双减”效能

专注信息化创新,极简教育信息化,为广大师生减负而努力

立即联系

编者按:为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“双减”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、省政府工作安排,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部署,2021、2022年湖南连续两年将“双减”督导作为教育督导“一号工程”,持续从监督角度推进“双减”政策落深落细。

8月,湖南省政府教育督导办联合中国教育报湖南记者站、湖南教育报刊集团新媒体部推出“‘双减’一周年 督导显成效”专题报道,展示湖南“双减”督导实效,树立典型,分享经验,为湖南推动落实“双减”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。

督学人员少、基层负担过重、问题整改难……这些都是督学们在督导过程中,会遇到的堵点,这些“拦路虎”会在一定程度上,减缓教育督导工作推进的步伐。“双减”政策发布后,针对这些问题,株洲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,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等,创新方式方法,提高“双减”督导效能。
株洲市教育局总督学赵湘兵带队在天元区炎承凹凸培训机构开展“双减”督导。

“督导+”数字技术,提高工作效率

2021年,株洲市运用数字技术,统一启用互联互通的教育督导小程序。市、县两级责任督学入校督导,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,运用教育督导小程序,可实时记录督导过程中的图文视频资料,并自动生成督导报告和问题清单。督学们还可将所记录的情况,线上向受评单位反馈,要求并指导他们的整改。学校的整改情况也可通过小程序上传。
同时,株洲市政府教育督导办集成各县市区有关数据,建成可视化全市教育督导大数据平台。“在办公室,我们通过一块屏幕,就可以实时监控、掌握各县市区‘双减’督导工作进展和实施情况,发现问题可及时调度。”株洲市教育局党委委员、总督学赵湘兵说道。
株洲市天元区是该市率先用数字赋能教育督导的地区。为什么成为“第一个吃螃蟹”的地区?天元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其钢给出的答案是“现实所迫”。
天元区现有义务教育学校45所,在校中小学生57349人,学校规模、教师人数、学生人数均为株洲市城区第一,而该区只有专职督学4人、兼职督学36人,共40人。
“我区督学基本上是即将退休的名师、名校长,经验丰富,但年龄偏大,平均49.5岁,且整体上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。”何其钢说,在现场督导评估时,督学们全用纸笔手工记录事实、撰写评语、计分等,然后将这些材料一一输入电脑,督导评估结论形成后,还需花大量时间打印出来。这些过程费时且缓慢,大大降低了督导的工作效率。
根据上述实际情况,该区运用数字技术,创建了“天元教育云督导”小程序。记者看到,该小程序包括专项督导、随访督导、学校督导、督导反馈、大数据分析、优质均衡、问卷调查等7大核心板块,所有数据一目了然。
“运用数字技术最大的好处就是简便、高效,我们一学就会,一用就灵。”天元区农村片首席督学王鸿说,它是我们的好帮手,可以减少我们在学校督导的时间,减少督导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干扰,但又能较全面地反映学校督导的实际情况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
据天元区中学责任片区周正红介绍,近一年来,该区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点面结合、“区、片区、学校”协同督查的方式,共收集整理“双减”亮点7911条、问题66条、建议248条。
天元区责任督学周正红在天元小学随访督导,用手机记录情况。

来源:湖南教育新闻网(记者 余杏  通讯员 谭仕荣)

阅读原文

发布日期:2024-09-04 17:55 网站编辑: 魅蒂科技